2021年12月13日,生態環境部召開部常務會員書面審議通過《關于加強海水養殖生態環境監管的意見(審議稿)》
近年來,水產養殖業的擴張和發展,水產養殖產量的增加也造成了環境污染。根據《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告》,水產養殖業污染排放量大,主要包括化學需氧量、氨氮、總氮、總磷,其中化學需氧量排放量66.6萬噸,是工業污染源的兩倍。加強水產養殖業污染監管已成為環境綠色發展的迫切需要。
做好水產養殖業環境污染控制工作,包括尾水排放標準、污水出口監測、綠色技術研究等多個環節和措施。
尾水排放
尾水排放達標,提高污水處理系統的能力至關重要。利用尾水處理循環系統是集中處理、回收、分解、消除尾水污染物的好方法。凈化后的尾水水質可達到安全排放或回收標準,減少污染排放,促進水產養殖的綠色發展。
當然,要因地制宜發展一區一策。根據區域產業的不同發展水平,找到合適的方法和策略,溫和有序地逐步提高水產養殖的污染控制能力。
排污口處理
入海污水出口是污染排放的最后一關。監督是實施污水出口改造的關鍵。調查污水出口基礎,落實污水出口改造責任主體,及時有效地做好污水出口改造工作。做好污水出口監測工作,包括選擇合適的監測方法、監測指標和適當的監測評價率,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污水出口監測的有效性和效率。
山東省南區18個入海污水出口實現了掃碼監管,進入了掃碼管理時代;墾利區完成了入海污水出口的可追溯性改造;東港區完成了70%以上的入海污水出口改造。。區域污水出口處理工作邁上了新臺階,進一步有助于改善水生態環境。
綠色技術
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,環境保護趨勢更加明顯,綠色水產養殖技術也在轉向水產養殖業的重要支撐地位。沉水風機在河流生態治理中暴露和充氧,可能成為未來水產養殖的主要綠色增氧技術手段。它有助于監測和控制水質,提高農場管理效率,降低成本消耗。